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今年东大街龙舟路变脸换装 着力提升道路品质

发表于2013-02-05

三十八条道路

江汉路、通锦桥路、东大街、沙湾路、龙舟路、东顺城南街、锦华路一段、猛追湾街、经华北路、肖家河街等38条道路将分步治理,维护整治。


发表于2013-02-05

20类设施

对“一轴三节点”交通标牌、道路隔离栏、信号指示灯、公交站台、果屑箱等20大类市政设施进行更换提升

提升中心城区路面品质,对38条道路实施路面专项维护;实施桥梁涂装工程,确保桥梁安全性的前提下,传承文化内涵,提升桥梁景观……

今年,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持续深入,我市将进一步继续对市政设施进行提升,不管是道路平整,还是市政管理设施提升、桥梁涂装、修缮工程,并将传承传统文化、成都地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发表于2013-02-05

去年,我市先后完成长顺街、商业街、人民东路、人民西路、黄瓦街等路面专项维护整治任务共计15.3万平方米。

今年,我市将继续对中心城区道路品质进行提升。据了解,今年整治的主要涉及38条道路,包括江汉路、通锦桥路、马家花园路、东大街、沙湾路、龙舟路、东顺城南街、锦华路一段、群康路、群益路、金阳路、四道街、猛追湾街、经华北路、肖家河街、维信街、新光华街、西丁字街、培华西路等。这些道路的治理将分步治理,同样遵循“夜间施工,白天开放交通”的原则,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发表于2013-02-05

过程中,不仅注重车行道和人行道的行车舒适度,我市还将打造特色街区和道桥设施文化氛围、融入成都浓厚的文化底蕴等结合起来。“在道路维护整治中结合区域文化,将文化内涵融入市政设施。”市城管局道桥处相关人士表示,成都市整治道路开创了一条新的模式。最典型的是去年实施的长顺街整治,在广泛听取并采纳了市民和专家意见后,地面铺装文化改造以长顺街的“顺”文化为核心,将九种“顺”字字体以篆书和篆刻印章的方式融入地面,在全长3公里的长顺街两侧人行道篆刻666个“顺”字。此次改造后,道路更加顺畅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篆书和篆刻艺术表达在了市政设施上,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内涵,将单位文化建设延伸到日常设施维护的全过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成都道桥文化。

发表于2013-02-05

井盖的安全和平整状况,不仅关系到出行的舒适度,而且病害井盖产生的噪音,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今年上半年,在去年成功治理的基础上,我市将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检查井盖病害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延伸,治理范围包括二环路至三环路之间的骨干城市道路及重要区域,全面提高中心城区城市道路行车舒适度及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


发表于2013-02-05

城市道路上的井盖数量庞大、规格众多、标准不一,涉及雨污水、给水、燃气、电力、通信、交安等10多家权属单位以及众多的使用单位,各行业管理维护的标准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检查井盖权属不明、长期失管。为确保治理工作有效推进,市治理办在全国首创城市道路检查井盖病害治理办公室(简称“市井盖办”),打破部门职责局限,专门统筹协调各井盖行业主管部门及单位全力推进井盖病害专项治理工作。

发表于2013-02-05

下半年,我市成功完成对二环路(含)以内的城市道路及重要出入城通道(至绕城高速)范围内1019条街道病害井盖的治理,共累计完成27872座病害检查井盖治理工作,开创了多个成都模式和成都标准。

发表于2013-02-05

井盖办负责拟制井盖治理工作的规划、总体方案、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及治理标准;负责牵头组织召开协调会,收集相关信息,掌握治理进度,对各井盖行业主管部门及单位的治理工作加强业务指导,进行督查和考评,对治理成果组织验收。

发表于2013-02-05

为顺利推进此次治理工作,确保治理工作按时有效完成,我市建立了治理工作周报及月报制度、治理工作调度会制度、治理工作责任区制度、治理工作验收制度、井盖监督管理制度、治理工作督查制度、治理工作责任倒查制度。

发表于2013-02-05

创新的工作机制,除了能做到井盖病害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外,还会对井盖病害治理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部门或单位问责,进行责任倒查。

检查井盖包括污水、雨水(含截水沟)、供水、燃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路灯、交安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盖、沟盖板等,分属不同行业主管部门达到什么样的病害程度需要治理,治理效果必须达到什么技术标准,通过实践,市井盖办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量化的“成都标准”,以标准化推动井盖的治理。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