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房地产渐成国企间游戏 楼市下半场规则将生变

发表于2013-02-04

“中小型民营房企十分艰难,这个群体用‘丧失竞争能力’来形容也不为过。”深圳一家中型民营房企的创始人之一谢先生向记者表达了生存困境。

发表于2013-02-04

近日,民企代表SOHO中国[简介最新动态]董事长潘石屹也称,“一线房地产市场目前基本上是由央企主导,由地方国企辅助开发,逐渐形成相对垄断的市场。”经过此轮楼市调控的洗礼之后,“国进民退”现象在房地产行业越演越烈,国企与民企充分竞争的游戏规则正逐步式微。

发表于2013-02-04

“以小博大”时代终结

谢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涉足房地产,当年民营企业开发投资潮呈现一片红的景象,至今仍让他津津乐道。


发表于2013-02-04

“民企是最早一拨直接去跟农民、村委、地方政府谈协议拿地的群体,凭着创业的憧憬和制度所提供的相对宽松的空间等有利因素,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价值的挖掘超前意识以及产品的创新等方面都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谢先生回忆道,那时候民企之间才是行业竞争的主体,“等要靠”的国企谈不上是民企的对手。

发表于2013-02-04

深圳星河地产一位从业多年的高层管理人士分析称,最早民企从香港学来“以小博大”的开发方式,以自己不足10%的资金利用银行的融资渠道撬动上亿的地产项目,此外,还把卖房子和盖房子结合,实现了充足的现金流。“这种模式被民企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一个项目遇到困难,很快就能从另外一个项目爬起来,东山再起的现象并不罕见,这证明了行业的活性。”他表示。

发表于2013-02-04

潘石屹公开表示,无比怀念四五年前土地竞拍市场全是上市公司和民企那个时代。谢先生描述,那时候很多民企老板都因为在竞争土地、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业务能力,也因此获得不少合作的机会。

发表于2013-02-04

谢先生表示,在拿地拿项目这些最关键的环节,民企的竞争能力受到很大威胁。然而,他并不认为这些“威胁”完全因行业竞争激烈所致,很重要的原因是央企、国企的加入,以及这些共和国的长子能获得民企无法企及的竞争平台。

发表于2013-02-04

包括谢先生、上述房企管理人士也认为,这种非竞争平台首先体现在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时“偏爱”大型国企,一线城市土地供应量逐渐收紧,然而这些城市政府的这种“偏爱”尤为明显。

从2009年开始,国有资本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在当年的全国总价“地王”中,超过半数被具有国企背景的开发商拿下。统计显示,国有企业、保险企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政府基金已谋划向房地产物业投资领域


发表于2013-02-04

广州2012年出让的100多宗土地中,企业的拿地热情在第四季度表现得十分高涨,不少民企也有参与,然而,在成交宗数、成交金额等指标中,民企却不比国企。

“在土地出让中,特别是定向土地出让中,民企参与的活跃程度仍然存在,然而,相比之下,国企的政府资源和背景更容易拿到优质资源,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以考核拉动多少家国字辈的房企进驻投资作为政绩考察的一项重要标准。”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一位官员表示。


发表于2013-02-04

民企退向何方?

国企拿地的优势逐渐在国企销售规模中体现。一份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所作的统计显示,北京城建[简介 最新动态]、中海[简介 最新动态]、保利、首开、中国铁建、中化方兴等国企抢占了2012年北京房企商品房销售金额排行榜的前十名,民企只有龙湖、SOHO中国,比2011年减少一家。数据显示,地产老大万科在北京已跌出前三,万科在北京市场的合作方均是国企。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