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判断标准并不统一

发表于2013-01-17

伪“地王”让市场信号失真

“‘地王’在渲染市场气氛,提高视觉冲击力,从而达到宣传效果的同时,却因其多重标准致使伪‘地王’频现,导致市场信号失真,严重影响了房地产市场预期。”因此,赵松认为,应明确“地王”的判断标准和方法,规范使用“地王”内涵,以便准确传达市场信息。

发表于2013-01-17

通过对大量成交地块信息的整理和总结,赵松认为可将“地王”的标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宗地成交总价超过历史同类用途宗地最高成交总价,或者楼面单价超过历史同类用途宗地最高成交楼面单价,则可认定该宗地为该区域内的“总价地王”或“单价地王”。

发表于2013-01-17

“其中,时间段可选择以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至今为限,也可用某段经历了‘兴起—成长—成熟—衰退’的土地市场周期为限;区域以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域为界限。其余宗地不建议用‘地王’表述。”赵松解释说。

发表于2013-01-17

不过,赵松同时强调,即使在上述“地王”评定标准之下,业界也应对“地王”的“含金量”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发表于2013-01-17

“比如,在中西部的某些县级城市,历史土地供应总量偏小,年均供应甚至不过10宗,历史成交总价和单价都明显偏低。但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战略的政策支持影响,这些城市一旦有新的宗地成交,往往会超过历史高价。”赵松认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却难以反映整体房地产市场水平,此类地块即使被称为“地王”,意义也微乎其微。

发表于2013-01-17

众所周知,“地王”未必成就“楼王”,早已为市场所验证。2008年、2010年先后出现的“地王退地”、“地王收回”、“地王的自我救赎”等类似集中报道表明:不论市场冷热,“地王”在任何时候都是“吸引眼球”的焦点。

发表于2013-01-17

“‘地王’是开发商的市场预期、经营投资策略和地块自身的优质特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市场运行的产物之一,是任何一个竞争性市场都可能出现的结果。”因此,赵松强调,作为市场的理性参与者,尤其处于市场的敏感时期,公众应当冷静观察,深入思考,切勿让各种真伪“地王”白白“忽悠”了。

发表于2013-01-17

据悉,为了让公众清晰地判断“地王”的真伪,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已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相应措施,包括“分用途、分城市公布招拍挂市场上的高价成交地块信息”;“动态跟踪‘地王’的开发建设进度,公布准确信息,让其更充分地接受社会的关注”等。

发表于2013-01-17

“地王”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

由于被视作表征土地市场热度的重要信号,且自身具有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特点,“地王”一词时常被媒体使用,并为社会各界广泛接受。然而相关信息表明,媒体常用的“地王”一词,内涵和判断标准并不明确和统一,迄今也尚无权威的观点予以解答。

发表于2013-01-17

根据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的统计,媒体使用的“地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