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逆市下持续走强 成都商铺物业现“暖冬”

发表于2008-12-25
 

世纪朝阳特色商业街一周卖出40套商铺;海发内衣城一个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最高单价超过4万元;万贯机电城三期因客户多不得不采用竞拍方式……在房地产业整体“遇寒”的这个冬天,近日,记者在成都市场上发现,商业铺面销售却分外火热,为冬季楼市带来一丝暖意,值得一提的是,龙海地产、万科地产、龙湖地产、朝阳房产等纷纷推出经营多年、人气鼎盛、租约在手的旺铺销售,销售现场甚至出现了久违的抢铺场面,让业界人士有些振奋。

回报不菲 逆市走强

“上个月初海发内衣城开盘的现场人山人海,3天就卖了3000万元,一个月销售额突破1个亿。”说到近一段时间专业市场的热销盛况,四川龙海地产公司董事长樊建华抑制不住兴奋。海发内衣城商铺热销的场面,在其他一些市场也有体现,地处九眼桥顺江路的世纪朝阳特色商业街总共推出56套商铺,半个月卖掉40套,一个月基本清盘,回笼现金数千万元;北三环路旁的万贯机电城,前两期早已售完,第三期面市后,供不应求,开发商不得不以竞价拍卖的方式销售;地处彭山县青龙镇的天下粮仓,上月推出的4期国际交易区,也引来很多者。

细观这些旺销商铺,多数是专业市场的商铺。“大贾贾市,小贾贾货”。专业市场商铺过去一向是专业者或专业经营者的天下,现在则逐渐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新宠,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受全球经济危机拖累,股市持续低迷,银行屡屡降息,住宅市场趋冷,老百姓渠道收窄;二是因为专业市场收益相对稳定,且有专业公司料理,有较好的收益预期,故而受到越来越多普通者的追捧。

据成都市商业网点规划显示,为规避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政府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只规划和建设一个行业或一个产业的专业市场,而一旦这个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商铺的可观。譬如早期形成的成都红牌楼汽车专业市场、荷花池中药材市场、西南食品城以及后来走红的富森·美家居专业市场等,现在市场内

上一页|1|
/1页